活力中国成世界经济“增长源”
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中外企业合作新趋势
东南网9月11日讯(海峡导报记者 张芯雅/文 陆军航/图)9月8日,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在厦门开幕。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、贸易投资壁垒增多的背景下,这场扎根鹭岛的盛会,成为全球资本观察“投资中国”机遇的核心窗口。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王亚指出,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,为全球经济提供“稳定锚”与“增长源”,始终是全球投资兴业的优选地。
多重优势叠加 中国成全球投资“稳定锚”
中国经济的坚实底盘为外资提供保障。2023年中国GDP突破130万亿元,增速5%;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.3%,持续回升向好。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,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.6万亿元,增长5%,消费对经济贡献率达52%;4亿中等收入群体年增长约1000万人,内需动能长期充沛。
产业与创新领域优势显著。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,中国为外资提供高效供应链与成本优化空间,低试错成本与丰富应用场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。如AI企业DeepSeek依托本土市场实现技术迭代并走向国际。人才储备同样强劲,年毕业1200万大学生(理工科超500万),为“中国创造”与外资研发升级提供智力支撑。
政策层面的制度型开放让外资安心。制造业全面取消外资准入限制,云计算、生物医药等试点领域持续扩容;境外投资者利润再投资可享税收抵免,降低运营成本。“外资24条”、“稳外资20条”等政策提供稳定预期;商务部建立“圆桌会议”机制,2023年以来召开40余场覆盖1400家企业;开通线上7×24小时外资企业诉求办理系统,形成“诉求直达-快速响应-精准解决”的全链条服务闭环,优化营商环境。
外资深耕中国 从“落地”到“扎根”共赢
本届投洽会上发布的《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25》显示,202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162.4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8262.5亿元),稳居发展中经济体最大引资国;截至2024年底,累计设立外资企业123.9万家,实际使用外资近3万亿美元。外资在华盈利表现亮眼,2024年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营收26.8万亿元,利润1.8万亿元,营收利润率 6.6%,高于全国工业企业1.2个百分点。
跨国企业的在华发展颇具代表性。1992年ABB在厦门设立首家合资企业,如今在华拥有30余家企业、超1.4万名员工,厦门成为其电气业务全球最大制造与创新中心,CEO马腾称“中国是ABB业务基石”。
特斯拉自2013年入华,上海超级工厂贡献全球近半数交付量(超800万辆),零部件本土化率超95%,带动 400家本土供应商,助力60家中国企业出海,福建区域经理刘晓娇直言中国是其“全球核心沃土”。
《2025年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》显示,大部分受访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增长持乐观态度,58%的外资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三大投资优先地之一,76%的受访企业计划2025年在中国进行再投资。
双向赋能未来 从产业协同到生态共建
当前,中外企业合作已突破传统模式,向新能源汽车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“生态共建”升级,民企与外资从“单向依赖”转向“双向赋能”,形成“在中国创新,向全球输出”的循环。
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典范突出。赛力斯从“交钥匙”依赖转向与外资联合开发智能汽车、共建研发中心;采埃孚在华投资45年,本土车企客户占比达65%—70%,虽面临竞争,中国总裁汪润怡仍坚持“合作是必然”,推动产业链协同。生物医药领域成果丰硕。中国生物制药加速与美国碧迪医疗器械公司合作脚步,董事会主席谢其润称中国已成“全球重要创新源地”;四川科伦药业引入跨国科学家推进国际化,赛诺菲则从“带入创新”转向“共建合创”。
这种合作顺应全球产业变革,响应“双循环”战略。从“世界工厂”到“全球创新与绿色发展核心枢纽”,中国正以更开放姿态,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机遇,共绘互利共赢新图景。
亿融配资-线下手机股票配资论坛-股票配资实盘平台-最好的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